Search


[深夜有感、文長慎入]

近來5G無論在何處
都是喊得...

  • Share this:


[深夜有感、文長慎入]

近來5G無論在何處
都是喊得震天炸響
似乎是經濟的救贖
新科技的明燈

在下因緣際會
在2016年就開始接觸
5G架構的基本: SDN/NFV

簡單來說
5G的宗旨是希望面向應用場景(Use case)
或是服務(Service-based) 來建立其網路架構

白話一點.....
當我希望用某一個Application
並擁有一定的服務體驗時
透過5G軟體定義網路架構就可以達成

類似『一級玩家』電影一樣
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8K VR (頻寬夠)
做動作的時候,反應立即 (低延遲)
加上連結身體其他sensor 作動
讓實際在異地玩遊戲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身體衝擊 (物聯網)

而這一切基礎的第一步
就是將虛擬化技術融入通訊科技
兩造相容才有更近一步網路優化的機會

不是理工背景的我
藉著工作與各地出差
即使累積一點點的經驗與見識
還是無法像一些前輩或資深業界同事透徹5G奧妙

因此最近正在重新研讀收集資料
希望督促自己在年末的時候
可以整理一篇自己對於5G的所見所聞
目前約略整理三分之一

資料整理當中
我自已畫了一張圖說明如何在5G下找尋商業模式
作為下週要去的德國演講材料之一

大家很熟悉的『傳統流水線式供應鏈』
上游不是用技術綑綁把下游吃得死死的
不然就是下游用競標方式逼的同質的上游廠商削價競爭
那種你死我活的零一遊戲...導致很多暗盤跟血汗發生

但現在新的生態系統供應鏈
常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居然會有顧客掏錢
例如自媒體、賣自家的IT系統 (AWS)

促使提供大量基礎設施卻賺不到那些錢的電信商
不得不敲醒自己投入研究
不再依賴上游的餵食或是下游的僵固

中國聯通有騰訊、阿里投資 or AT&T 併購華納
都在說明他們知道自己必須掌控命運
投入更多的生態系統:例如開源社群

希望透過社群的分享去理解不同群組(生態)的合作方式
進而找尋屬於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

習慣代工模式
被人餵食『公板答案』的科技業台廠
真的要有很深的危機意識

未來的商業模式都是獨有的功夫
那功夫都是及早套入其一產業的domain know-how
才慢慢摸索出來商業流程
而且只會有No1
No2 通常要很努力很花錢才有可能活下去!

那種“做這件事可以賺多少錢“ 的想法沒有錯
但是 ”做這件事可以解決什麼客戶痛點” 更是重要
後者是一種耕耘的思維....事情要做的深
而5G 是讓這種思維可以逐漸成為主流的開端

我是因為一直聽到某些大老/前輩
一直在質疑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為何要再花錢投入5G...
不要強出頭要當老二哲學.....等等
有感而發地寫了這篇不短文....

不知道?阿就捲起袖子做啊!不然咧?

#說涼話蹭熱度不少
#閉嘴做事拉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View all posts